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域新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
一、赛事安排
2025年大赛设置“需求命题”和“自由探索”两类赛道;锚定“高端仪器和制造设备”“人工智能”“网信”“无人系统”“航空航天”五大领域;设定“高校师生组”和“创新企业组”两个竞赛组别;分为预选推荐、初赛和决赛3个阶段。
预选推荐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分别负责组织,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进入全国初赛。初赛和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
二、评审指标体系
项目决赛分值由技术产品评审分值和预选推荐组织加分两部分组成,重点关注技术先进性、产业化可行性、团队实力、社会价值以及路演表现。
三、大赛组别
(一)高校师生组:
面向部分“双一流”高等学校。
(二)创新企业组:
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专精特新企业(但不限于专精特新企业)。
四、赛程安排
大赛各环节初步安排如下,最终时间、地点以大赛官方通知文件或大赛官网公布为准。
(一)预选推荐阶段
(1)建设报名通道。大赛组委会上线大赛官方网站,开通统一报名通道,各地不再另行建设报名系统和官网。
(2)开展赛事宣贯和参赛动员。依托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等官方合作渠道,通过官方媒体、线上线下宣讲和公开培训等方式,面向专精特新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进行精准宣传动员,鼓励引导重点企业、优秀团队积极报名参赛。组织公开培训,对大赛相关文件、大赛安排、参赛要求、领域方向等进行详细解读。
(3)预选推荐。预选推荐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分别负责组织选拔,按照大赛主办方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进入全国初赛。
根据大赛制定的基础规则(包括参赛对象、领域方向、项目要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区域特点,自主设计预选推荐组织形式(包括赛事流程、评审标准、选拔机制等),并独立完成项目征集、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及晋级推荐等工作(预选推荐阶段专家评审由各地、各高校自行组织)。
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对各预选推荐承办单位的遴选推荐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核,重点保障评审标准的科学性、流程的透明度及结果的公平性,确保预选推荐环节既充分激发地方创新活力,又与大赛整体目标保持协同。
(二)初赛阶段
(1)组建初赛评审专家组。组建初赛评审专家组,并通过方案评比、场景测试、技术评估、实物比测等方式,开展创新成果实测评比,由专家组评审出入围决赛项目名单。
(2)技术测评。初赛阶段,由大赛指定的专业比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场景应用测试,结合领域方向特点设计测试场景和用例,全面评估参赛项目的实战效能和应用潜力,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评分,企业竞赛组和高校竞赛组分别根据综合评分成绩排序,排名前100的项目晋级全国决赛,即共计200个项目晋级全国决赛。
(三)决赛阶段
在青岛完成决赛和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当日或次日完成需求对接会和投融资对接会。
(1)组建决赛评审专家组。组建由需求方、产业界、学术机构资深专家构成的决赛评审专家组,组织入围项目开展成果路演及答辩,全面评估技术原理、产业化可行性等,并综合考虑创新性、实用性、产业化前景及团队能力,企业和高校两个竞赛组别,分别判定获奖项目。
(2)颁奖仪式、赛旗交接仪式。在决赛角逐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现场颁发大赛奖杯和证书,并进行赛旗交接仪式。
(3)需求对接会。围绕选定的关键领域,组织相关需求单位和创新主体间的系列交流活动,开展需求对接,推进供需双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开展合作。
(4)投融资对接会。邀请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组织优秀成果团队按照领域方向开展成果路演活动,搭建新域新质优秀成果与金融资本、产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高水平平台。